|
|
國際化會展日益增多 會展翻譯服務市場潛力可觀
|
發布日期:
2005-01-20
|
日益擴大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已在中國催生出百億元人民幣的翻譯市場,大量翻譯公司也涌現出來。專家指出,中國翻譯行業的服務質量和人才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
據悉,2003年,中國翻譯產值已達110億元,2005年可望突破200億元。特別是隨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國際化大型會展活動的日益增多,將為中國翻譯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了解,在發達國家城市中,外語和本地語言的使用比例一般為1:7。到2008年,北京的這一比例可能達到1:10,遠遠高于現在的水平。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的翻譯服務市場也在急速膨脹。目前,全國各類專業翻譯注冊企業已有3000多家,以咨詢公司、打印社等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僅在北京,翻譯注冊公司就有100多家。前不久,在北京舉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翻譯界的首次大型展覽,其目的是聚焦我國翻譯成就、展示我國譯界實力、繁榮我國翻譯事業。展覽共分翻譯與媒體傳播、翻譯與網絡傳播、翻譯人才評價與教育培訓、翻譯服務產業與行業自律、翻譯出版與版權貿易、民族語文翻譯工作、軍事翻譯工作、外交翻譯工作九大板塊,以大量實物和圖片充分展示了翻譯工作在對外傳播、外事外交、軍事、新聞出版、教育培訓、產業科技等領域取得的成就,突出體現了中國翻譯事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迅速發展和巨大貢獻,其中部分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而面對巨大機遇,中國翻譯行業也開始步入規范化的管理階段。國家人事部從2003年開始試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迄今考試已經舉辦兩次,參考人數約4600人,平均通過率為30%。為規范翻譯服務市場和拓展行業職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3年11月發布了《翻譯服務規范》。規范于2004年6月1日起實施,使消費者有了選擇翻譯服務的客觀標準。
據專家指出,與翻譯服務業相對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新興的翻譯市場仍比較混亂。目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翻譯質量無法保證,沒有細化的專業分工,市場價格不規范等方面。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一個統一、完整、系統的政策規范還沒有到位。在西方國家,翻譯行業普遍有政府主管單位某種程度的政策指導。
同時,翻譯服務隊伍不足仍然是困擾翻譯產業的一大難題。據中國譯協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翻譯從業人員保守估計達50萬人,而有關抽樣調查顯示該數字可能達到100萬人。
來源:國際商報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