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之關鍵詞
|
發布日期:
2005-01-22
|
2005年1月12日閉幕的首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無疑是會展業的一次饕餮盛宴。由于主辦方中國貿促會、國際展覽業協會、國際展覽管理協會的權威性,此次論壇吸引了國際展覽巨鱷悉數登場,國內會展企業更是趨之若騖。很顯然,中國會展經濟的“錢”景,正在成為現實中真正的誘惑。記者注意到
在本次論壇上,有若干名詞被重點提起。
“標準”德國經濟展覽委員會首席執行官赫爾曼.克雷斯在其題為《會展行業標注和誠信建設》的演講中強調,德國會展業發展已通過憲法和行業自律來實施一個行業標準,通過標準實現統計數字的透明度,市場透明度,對本地區參展商、國際參展商、海外參展商,如地區展、專業展、國家展、國際展等都制定了明確的劃分標準。
“戰略伙伴”德國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薛弭劭表示,目前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東方,而中國和印度主要是制造業和服務業,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和產量,在中國舉辦展覽會,靠近產品市場,國外擁有買家,展館所有者和組織者需要達成戰略伙伴關系。
“政府職能”英國蒙歌瑪利展覽集團主席桑迪·昂格斯認為,要擁有一個全球范圍內的會展業市場,政府首先要支持,發揮政府協調的職能,不要總是受到誘惑,插手展覽會的主辦工作。要讓市場發揮優勢,創造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展和品牌展。當然,還需要相關協會的支持。
“商業化運作”上海世博(集團)公司總裁陳先進介紹,世博會的發展需要和其他產業相融合。他表示,世博會要商業化運作,首先進行專業化整合,做強每個專業項目、資源互補,其次進行收購、兼并,使資本結構進一步多元化。
“人才培養”日本交通公社社長佐佐木隆介紹說,日本主要以三類展會為主,商務類、文化藝術類和貿易類,2006年,杭州、沈陽將舉辦大型展覽會,這將是大規模舉辦展會的時代,日本公司對中國會展業發展走向非常感興趣,將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堅持推行“本地化”策略。這里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與當地企業實現“共贏”;二是不斷培養當地的人才并委以重用,培養銷售戰略人才和創新人才是必然要做的工作。
“基礎設施”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狄沃夫認為,中國會展面積超過德國,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他認為,目前中國一些一級大城市仍然是主要的會展城市,但食宿成本高,二級城市會減少食宿成本,可以考慮在一級和二級城市輪流舉辦展會,在一些城市雖然還有新的展館陸續建成,但并沒有出現新的需求,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高質量服務”中國的展覽策略和德國的非常相近,許可證已有進一步的放松,具有活力,也充滿挑戰。中國展會有爆炸性增長,整個亞洲,如香港、新加坡、漢城、曼谷等大城市都出現供應過剩,中國尤其嚴重,中國的展覽面積達到230萬平方米,隨著2-3級城市也加入建館熱潮,會帶來新的定價方面的挑戰,沒有需求的價格將下降。但不希望服務也隨著降價。展館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對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新加坡國際會展集團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國明如是說。
“知識產權保護”勵展博覽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麥克·拉斯布萊德認為,中國會展業未來5-10年將繼續高速增長,是進一步大發展的時期,不過,也充滿挑戰。目前,中國重復性展會太多,必須進行整合,進行合理化改造,中國要有自己的品牌展會,而不是為別人的展會服務。
中國會展業是新的時代機遇,國際公司會更積極地進入中國,這就要求提高相應的管理標準。在這個領域對自有展會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來源:中國貿易報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