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展經濟”漸形成 廣西會展業借勢做大做強
|
發布日期:
2005-02-18
|
中國-東盟博覽會不僅提升了廣西的知名度,更帶動了廣西的會展業等相關產業,促進了廣西在經濟發展上向新興產業的戰略轉移。在2005年1月的自治區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陸兵主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圍繞把我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發展會展業和現代物流業。”這其中,受中國-東盟博覽會直接影響的會展業如何借勢加速引人注目:政府如何重視?企業如何承載這分重視?目前,會展業在發達國家和國內一些發達省市已經逐步形成“會展經濟”。
據統計:1851年至2000年,全世界共舉辦58次世界規模的博覽會,其中美國舉辦次數最多。德國發展“會展業”,質量一流,規模龐大,20世紀90年代,德國躋身世界“會展”,并獲得國際著名會展三分之二的舉辦權,2000年德國漢諾威投入102億馬克主辦世博會,而收益更是可想而知。正如“申奧”一樣,有舉辦權,就有城市變化,就有經濟增長,舉辦國際會展的頻率和規模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地位的標尺之一。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說:把世博會比作“經濟奧運會”并不過分。有例為證:里斯本世博會使城市的交通、電話和衛生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煥然一新;溫哥華世博會的再利用也非常成功。我國“會展業”雖起步較晚,但效果明顯,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的會展業都發展很快。
會展業是一個開放性的行業,它對其他行業的帶動是顯而易見的。僅以旅游業為例,旅游市場經濟最重要的是要有客源,會展業能打開這個市場。作為服務貿易經濟的重要方面的旅游業,它能為會展業提供食、住、行、游、購、娛諸多的配套服務,特別是能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資源,展示都市風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進本地的經濟活躍與增長。據上海會展業統計表明:會展業對酒店、交通、餐飲、旅游、商貿等相關產業具有1比10的帶動效應。另外,根據統計,每增1000平方米展覽面積,就可創造近100個就業機會。
相對而言,廣西會展業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2004年成功舉辦的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對廣西會展業的發展無疑是個極大的促進。但是廣西會展業的發展仍有許多需要跟進和扶持的地方:在政府方面,目前廣西的會展業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協會,各部門多頭管理,審批時間長、程序復雜,導致資源浪費、時間滯后,不適應高速發展的當前社會。我們會展業的發展首先應由政府出面,建立統一權威性的展覽管理機構,制訂全區性的展覽管理法律條例和政策,規劃、投資和管理展覽基礎設施。
同時,我們看到,在廣西會展業作為新興行業仍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例如,目前對會展的電費收取上仍是按商業用電價格收取,而在一些發達省份,會展用電已經按工業用電收取,這使得會展企業在區外承攬會展業務時無法取得成本優勢,遏制了企業的發展空間,政府有必要在這些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空間。
同時,對于會展企業來說,應該抓住各方面對會展業的關注,加大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會展業最能創造效益的是智力(包括信息、組織能力、綜合協調能力等)而不是資金(建設場館),而目前中國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具有會展經營管理知識、具備營銷技能的專業人員。會展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半路出家,而非招展、廣告、策劃、布展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在人員培訓上,廣西應該先行一步,有針對性地做出相關培訓計劃,并在全區進行推廣。
會展要創品牌。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廣西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品牌效應,對于廣西會展業來說,這就像圍棋中已經“做活”一樣,剩下的就是如何壯大了,這同樣是廣西政府和企業界共同的責任。
來源:新桂網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