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展經濟:成為浦東五大新經濟之一
|
發布日期:
2005-04-28
|
隔一條黃浦江,從前浦東一向被稱作“鄉下”。除了少量的傳統制造、加工業,那時浦東的經濟姓“農”。15年開發開放,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以高科技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特征的創新創意產業成了浦東經濟的新主角,“樓宇經濟”、“頭腦經濟”、“口岸經濟”、“會展經濟”、“循環經濟”,新興產業群和新經濟現象精彩紛呈。
樓宇經濟
金茂大廈所在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林立著128幢商務樓宇,集聚了7個國家級要素市場、45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11家中外金融機構、4000多家貿易及中介機構,僅年稅收超億元的樓宇就有7幢,其中證券大廈超過10億元,而有形和無形的經濟連線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創造的價值更難以計數。浦東現代化的商務樓宇“以有限空間凝聚無限經濟能量”,不僅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形象,也是中國經濟騰飛實實在在的功能載體、招商平臺和效益源泉。
頭腦經濟
目前,45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94家國內大企業集團總部、139家中外研發機構特別是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匯聚浦東,使浦東初顯資源配置中心、跨國營運中心、亞洲技術創新中心的風采,成為我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個主戰場。復旦大學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教授分析,“頭腦”放在浦東,“四肢”伸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日益成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和中國資本“走出去”的一種戰略布局,這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又有助于浦東與周邊地區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多贏格局,有助于提升浦東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能力。
口岸經濟
過去封閉年代,黃浦江、長江、東海曾經是鉗制浦東發展的因素,如今開放時代,江海匯集的區位反而成就了浦東的優勢。外高橋集裝箱港和浦東國際空港,把浦東架上樞紐型、國際化運輸中心的高平臺,口岸貿易聯通五大洲四大洋100多個國家。8000多家中外物流企業和貿易公司,在10平方公里的外高橋保稅區創造著可觀的財富,每平方公里的年增加值達51.4億元、稅收11.6億元。外高橋港區和保稅區率先實施“區港聯動”試點,強化了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的功能。
會展經濟
4月22日,第11屆上海國際汽車展在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囊括世界所有汽車巨頭、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1036家廠商展出其最新車型、零部件和技術,展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比上屆增加50%。從《財富》論壇到APEC會議,從上海工業博覽會到國際汽車展,越來越多的國際性會展選擇浦東。2004年,在浦東舉行的國內外大型會議展覽達1250次,接待中外游客1500萬人次。浦東已成為新觀念、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交流和展示的世界之窗。
循環經濟
在浦東人眼里,垃圾不是無用之物,而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對生活垃圾實施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堪稱浦東的得意之筆。浦東投資6.7億元建成我國內地第一座日處理千噸級生活垃圾的焚燒發電廠,現在每年發電1億多千瓦時,爐渣則用作路基材料,或制成路磚,令人欣慰的是它開始獲得盈利。不懈地追求資源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將真正強化浦東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