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州兩大展館“相融共生”還是“你死我活”?
|
發布日期:
2005-12-21
|
11月18日~20日,第十一屆鄭交會移師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和曾10次為自己提供“表演舞臺”的中原國際博覽中心揮手作別,以3000多個展位的規模在新場地高調“亮相”。
同一時間,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親密牽手第二屆中西部“食博會”,雖然只有400多個展位,舞卻跳得同樣精彩。
同一個城市,同一時段,兩個展館,兩臺展會,有趣的巧合背后直指兩個字:競爭。
對會展經濟剛剛起步的鄭州而言,兩個展館之間的殘酷競爭肯定免不了,但為什么一定是“你死我活”,而不能“相融共生”呢?
兩大展館同日比拼
“國內一些會展專家見到鄭州參會代表時,對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的精彩起航和第十一屆鄭交會的成功舉辦給予高度評價,對鄭州會展經濟的發展前景寄予厚望!”剛剛從北京參加了第二屆中國會展經濟論壇的閻鐵成興奮地告訴記者。
閻鐵成是鄭州市商務局常務副局長、鄭州會展辦公室主任,同時兼任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操盤人。當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及鄭交會在全國品嘗著會展界人士高度贊許的甜蜜時,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其制造輝煌的11月18日~20日。
11月18日,鄭州僅有的兩個會展場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原國際博覽中心同時被推到聚光燈下。
當天,第十一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暨首屆鄭州日用消費品博覽會(簡稱鄭交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高調開幕。這個由鄭州市政府投資20億元興建的“龐然大物”,總建筑面積22.688萬平方米,其中展覽中心建筑面積16.67萬平方米,兩層展廳共7.2萬平方米,設有3560個國際標準展位,投入使用僅一個多月。
與此同時,第二屆中國中西部國際食品產業博覽會暨河南食品工業“十五”發展成就展也在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該中心是省發改委下屬單位,是河南省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展館,室內展覽面積2.3萬平方米。該中心1993年投入使用,曾見證了前10屆鄭交會的輝煌與失意,也曾是許多大型展會在河南的首選場地。
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投入運營之前,中原國際博覽中心傲然稱雄河南會展市場。
但長江后浪推前浪。很顯然,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這個后來者體量更大、功能更先進、輻射力和影響力更強。一時間兩大展館“龍虎斗”、“你死我活”的說法流傳業內。
暗戰隱現刀光劍影
兩個展館之間相距不過5公里。一場暗戰,早已隱現刀光劍影。
一個月前,記者采訪中原國際博覽中心有關人士。該中心相關人士認為,鄭州的展館多了,規模更大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極有可能將其他的置于死地,中原國際博覽中心從此有可能要“餓肚皮”。
更有相關人士透露,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人經常去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探營”,密切關注其一舉一動,并隨時研究對策。
商業競爭經常上演后來者“低價入市”以搶奪市場的好戲,在有著政府背景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的運營上,是否也是如此呢?
記者調查發現,鄭州市政府“力挺”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連出“暖市”舉措。比如,此次鄭交會一個標準展位僅對商家收取800元攤位費,連其自身正常市場價格的一半都不到。而同期在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展會,攤位費遠遠高于這個價格。
“你們明年的展會大致是如何安排的?”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兩大展館的相關負責人。
閻鐵成稱,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明年3月和9月的展會日程基本排滿。他還給出了部分展會的名單:中南五省旅游會議、第四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糧食精品博覽會等。中原國際博覽中心沒有提供相關數據,該中心業務部經理李秉豫稱:“會展的成功與否不僅僅是比規模,更要看效果。”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原本是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籃中菜”,正在或將被“剜走”,最明顯的例子當然是鄭交會。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成長史也是鄭交會的成長史,兩者曾親密牽手10年,而今“勞燕分飛”。已連續在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三屆的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明年也已確定移師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一個征兆已經非常明顯:在鄭州舉行的有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展會,可能都將移師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原本每年固定在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大型商貿展覽就有20余個。如今格局突變,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人心中,難免五味俱全。
此外,所有商業競爭好戲中都有這樣一個保留節目:人才爭奪戰。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從你們這兒挖人了嗎?”記者問中原國際博覽中心一位人士。他點點頭。“挖走了多少?”他沉默了一下,最終以“不知道”作答。鄭州的會展人才本來就少,走一個就痛一處。對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來說,最頭痛的也是人才問題。該中心匆匆組建起來的80多人的會展隊伍中,只有少數幾個人有辦展經驗。
誰的壓力更大?
鄭州兩大展館,可謂各有各的痛與愁。那么,究竟誰的壓力會更大一些?
雖然痛失不少“大客戶”,不得不重新“找米下鍋”,但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辦展會畢竟已是熟門熟路,它擁有10多年的展會運營經驗,一支久經沙場的會展隊伍,覆蓋廣泛的業務網絡。對它而言,最重要的也許應該是調整心態。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在硬件設施上的高水平、對大型展會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高處不勝寒”的經濟壓力同樣在考驗著它——公開資料顯示,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投資20多億元建成。
“鄭州市政府有沒有要求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給出盈利時間表?”記者的問題也是許多關心該項目人士共同的疑問。
“沒有要求。”閻鐵成直言。他說,就像立交橋、體育館等公用設施一樣,有人問過它們的成本何時收回嗎?城市需要這樣的設施,因為這些設施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備、社會財富運轉更加流暢。對鄭州而言,需要這樣一個現代化的會展中心來完善城市功能。
展覽館真的無法靠自身運營收回投資嗎?
據了解,目前就全國而言,興建的會展中心,無論是政府投資抑或民營資本參與,動輒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光是巨額貸款利息就讓企業不堪重負,能夠償還貸款利息又活得有滋有味的會展中心寥若晨星。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就是民營投資建設的,它的成功之處在于考慮實用,除場館外,還設有酒店、酒吧、影城、康樂廣場和大型超市等,不僅實現了全面盈利,而且使四川的會展經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水平。
“提到會展經濟時要算大賬,不能僅僅盯著場館那點兒收入!”鄭州市主管商貿的副市長孫新雷在多個場合不止一次這樣強調。
孫新雷說,會展經濟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效應為1∶8到1∶15。對鄭州而言,如果能達到1∶8就不得了了,要能達到1∶10就更好了,因為鄭州的餐飲、旅游、交通、住宿和建材等幾十個行業,都要因此而有新發展。
能否相融共生?
“對正在迅速發展的鄭州而言,兩個展館并不多,我認為三個展館才合適。”閻鐵成稱。他認為,展館多了還是少了,主要看其是否能適合市場需求。
作為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目前的操盤人,同時也是鄭州會展業發展藍圖的主要繪制者之一,閻鐵成既要考慮前者的運營,更要考慮整個鄭州會展業的統籌發展。
他一直都不認同“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張之后要‘端掉’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飯碗’的說法”。他認為兩家展館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閻鐵成的構想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要盯幾千個展位的“大會”,尤其是那些有產業支撐力的展會,比如鄭交會等;而中原國際博覽中心應該盯四五百個展位規模的專業展會。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對前來洽談“大會”的客戶,閻鐵成給出了較大的優惠,對一些“小會”,不予優惠或優惠很少,希望能通過價格杠桿形成市場細分。
閻鐵成認為,這幾年鄭州會展業日子不好過,關鍵是沒有“大會”。雖然鄭州被稱為“中國流動展的搖籃”,糖酒會、汽配會、醫療器械會等都是從鄭州走向全國的,但這幾年,河南的展館設施跟不上,許多“大會”都流失到其他地方了。
“如果有‘大會’,河南的會展氣氛濃厚了,‘小會’自然跟著來了。”他稱。
“對鄭州而言,能否成為‘中部會展之都’,不是政府說了算,而是看鄭州舉辦的展覽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效益和影響。”專程前來參加鄭交會的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稱。同理,鄭州這兩個展館能否活得好,關鍵是看企業捧不捧場,而不僅僅是兩個場館之間的競爭。
一個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商貿城”、“中部會展之都”、“區域經濟中心”的城市,僅靠一個室內展覽面積2.3萬平方米的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行嗎?它怎么可能承載起這個城市如此殷切的希望?
“在鄭州舉辦的會展越來越多,有的大型會展我們受規模所限已經沒有能力承接。”李秉豫坦言。他說,中原國際博覽中心已做好戰略部署,以后專做中小型會展和專業會展,與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實行錯位經營。
而從2001年起開始逐步沒落的鄭交會,此次借助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實現了驚人一躍:3000展位、30萬人次參展,讓本次鄭交會跨入全國特大展會行列。同時,收獲也是沉甸甸的,3天展會,共達成交易合作成果120億元!
鄭州的會展經濟,究竟還給我們留下了多少想象空間?逐漸由一個建筑工地蛻變出些許商務氣息的鄭東新區,究竟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意外驚喜?
來源:新華網
|
|
|
|
|
免責聲明: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化工網上刊登的所有信息未聲明或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