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東莞的會展業有兩個引人矚目的變化,一個是東莞國際會展中心和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合并經營權;二是電博會改變運作模式,在保持并加強政府支持力度的前提下,具體業務改由專業展覽公司實行專業化運作,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改革。這兩個重要的變化,醞釀時間超過一年。
東莞市副市長周致納曾公開說:“東莞政府將更加重視電博會以及整個會展經濟的發展。”在今年六月,《關于實施“商貿東莞”工程的意見》指出,力爭將東莞打造成“中國會展城市”,并且設立會展業專項資金。不容置疑,東莞會展業前路廣闊,發展得好將會對整個產業升級形成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么,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東莞會展業的改革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呢?
“定位”
“走專業化和產業化之路”
東莞市經貿局副局長羅斌分析了會展業的五大問題:如何定位、如何跨越、如何與世界接軌、如何升級、如何整合。他認為,應該加快東莞會展市場資源的發掘與整合,包括市場的資源、人才的資源;進一步完善會展基礎資源,包括設施的規劃、布局以及功能的完善;進一步優化配套服務,促進會展業的發展,開辟更多的“綠色通道”和優先服務;扶持重點會展品牌。
與羅斌建議一致的還有很多關注東莞會展發展的專家們,他們在論及東莞會展資源開拓時,首先提到的都是“定位”。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秘書長陳澤炎說,定位是根本,特色是關鍵。可以結合東莞實際,把東莞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會展城市或區域性的會展城市。東莞產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明顯,關鍵是把各項關系梳理清晰,提出響亮的口號,進行細致宣傳,這樣才能呈現美好的前景。
中山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副教授羅秋菊說,東莞應該走出一條與廣深經濟發展不同的道路。東莞不適合舉辦消費類、綜合類的展會,應該走專業化和產業化的道路。
“管理”
加強準入控制和政策扶持
一位業內人士曾經告訴記者,東莞會展業亟需規范,包括對市場競爭秩序和展館建設審批的規范。
記者從東莞市經貿局了解到,在會展市場競爭中,全國很多會展城市中都普遍存在主題雷同展會多、重復辦展、多頭辦展的現象。但相比而言,東莞這種惡性競爭的現象顯得更為嚴重。僅在2003年,在東莞舉辦的紡織服裝類展會就有5個。另外,東莞汽車博覽展、廣東國際汽車展示交易會和和黃國際汽車展就曾在同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舉辦。
東莞會議展覽業協會有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全國的會展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多頭審批,經貿局、工商局、建設局、交通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都有批準辦展的權利。而東莞各個鎮級職能部門也能辦展,有些鎮區甚至還盲目地提出上馬展覽館的計劃。這就對控制和規范整個市場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記者還從市政府獲悉,在2015年以前,除了考慮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內可設立更具特色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原則上不再新增展館項目,目前有關會展市場的準入機制和相關的政策扶持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將重點拓展生產服務性展會。
“配套”
政府應進行整體包裝推廣
在今年4月29日第八屆電博會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周致納說:“東莞展覽體制改變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以企業行為為主,以前是政府行為多一點,通過前七屆電博會,展會的平臺已經基本搭好。這次最大的改變就是在政府支持下,通過企業進行操作!
這對關注東莞會展的商家和專家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在展館資源整合,強化市場化運作的機制改變之后,東莞會展將面臨著一系列的變化,包括技術水平和形象的整合。有關會展發展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將成為業內人關注的下一個焦點。
香港展覽會儀協會會長朱裕倫建議,東莞市政府應加大城市形象宣傳力度,正如香港政府及有關部門把香港定位為亞太展覽之都來宣傳,東莞應該加大會展資源的推廣,可以把東莞宣傳為制造業展覽名城,做成整體宣傳,甚至可以開通一個專門的網站,將這個網站推薦出去。
此外,關于通關、知識產權保護、交通、物流等配套體系的完善也令人期待。記者從太平海關了解到,海關還計劃對每批已經檢查的展品貼上海關特定監管標志。市工商局副局長陳仕全說,工商局還將在大型展會中,如厚街名家具展、虎門服裝展和長安五金模具展等,派出工商部門工作人員駐場監管,并提供展品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咨詢及現場處理服務。
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