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3年全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會議以“全力探索石油和化工行業中國式現代化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重點石油和化工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以及新聞媒體共計5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
本屆大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共同主辦,目的是總結“十四五”以來行業科技創新取得的主要成就,部署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行業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表彰科技創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向強國跨越的偉大進程。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陳愷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劉海軍,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汪元程在大會上致辭。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作了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的主旨講話。李壽生在講話中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行業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十四五”以來,行業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豐碩成果,三年共授予科學技術獎679項,其中,技術發明獎92項、科技進步獎587項,技術創新已經成為行業產業結構升級、產品結構優化的主要動力。報告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面臨的形勢,在面向未來的創新發展中,石化行業必須要切實抓好全面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領域、加快打造面向未來下一代產業新的技術儲備庫“三大戰略任務”。李壽生從強化行業創新引領、搭建行業創新平臺、優化行業創新體制和培育行業創新人才等4個方面對未來行業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
據悉,2023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共有23項科技成果獲得技術發明獎,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156項科技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0項,二等獎59項,三等獎66項;趙永鎬科技創新獎2項;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16項;創新團隊獎3項;石油和化工行業專利獎金獎11項、優秀獎56項,優秀工作者196人。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代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李勇,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代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劍,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院長鐘璟作為獲獎代表發言。大會對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為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石油和化工行業創新平臺授牌,頒獎環節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彬主持。
在大會舉辦的“趙永鎬創新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魏飛、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吳一弦分別作了題為《二氧化碳制芳烴及綠色航煤》和《大分子工程與高性能聚烯烴彈性材料制備》的報告。
在大會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實驗室主任徐南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教授彭孝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楊萬泰出席并作報告。同時,大會還分設了非常規油氣技術、過程強化技術創新、專用化學品與新材料創新發展、新能源與儲能創新4個分論壇,并舉辦了產學研創新合作洽談對接活動。
本屆大會同期舉辦了2023首屆石油和化工行業創新平臺科技成果展覽會。據了解,此次展區面積1000平方米,近40個創新平臺參展,這是行業創新平臺科研成果第一次集體展示。石化聯合會現有124家行業創新平臺,其中,行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8家,行業工程研究中心28家,行業工程實驗室43家,行業重點實驗室45家。這些平臺在各自領域發揮著行業創新的引領作用,突破多項核心技術,取得大批創新成果,共獲得十余項國家級科技獎勵和上百項省部級獎勵,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工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