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成果
-
蝦青素生產新工藝
專家姓名:陳派橋 類別:新成果, 世界領先,國內空白
蝦青素(astaxanthin)化學名稱:3,3′-二羥基-4,4′-二酮基-β,β′-胡蘿卜素,分子式C40H52O4,分子量596.86,是一種萜烯類不飽和化合物,呈粉紅色,是600多種類胡蘿卜素中的一種。蝦青素易溶于氯仿、丙酮、苯和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蝦青素易于氧化,氧化后變為蝦紅素(astacene)。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營養色素和抗氧化劑,具有強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機體著色等許多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在醫藥、化工、食品、水產養殖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研究表明,蝦青素在促進抗體的產生、增強宿主的免疫功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方面的能力均強于β-胡蘿卜素。Miki(1991)以含亞鐵離子的血紅素蛋白作為自由基供體,亞油酸為受體,檢測各受試類胡蘿卜素、α-生育酚等的抗氧化性,結果表明蝦青素抗脂氧化的能力比β-胡蘿卜素高10倍,比維生素E高100倍。
研究表明,蝦青素對魚類的生長繁殖有很重要的作用,蝦青素可作為激素促進魚卵受精,減少胚胎的死亡率,促進個體生長,增加成熟速度和生殖力(Torrissen等,1994)。Johnson(1980)將紅法夫酵母添加到餌料中,鮭魚和鱘魚食用了經破碎細胞壁的紅法夫酵母后,蝦青素積累在皮膚和肌肉中呈紅色。這種魚富含營養、色澤鮮艷、味道好,在歐美市場很受青睞,其價格也要比普通的魚高出許多倍。因此在歐美國家鮭魚和鱘魚的養殖發展很快,紅鮭魚的蝦青素含量通常為5-20mg/kg鮮重,而其蝦青素的喂養濃度為40-150mg/kg餌料,以此來計算,每年蝦青素的產量需求既可達數十萬噸,總價值達數億美元。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發展很快,添加蝦青素,生產高檔水產品,前景十分廣闊。
蝦青素的來源:
1、從水產加工廢棄物中提取蝦青素
據美國報道,從螯蝦的廢棄物中提取蝦青素、蝦青素酯和蝦紅素,其產率高達153ug/g廢棄物。應當指出,廢棄物中的石灰質會影響蝦青素的產量,此法生產條件要求苛刻,生產成本高,產量較低,產品純度不高。因此,目前不僅有少數國家應用這種技術生產蝦青素。
2、利用藻類生產蝦青素
多種類的藻類能夠產生蝦青素,雨生紅球藻在生長過程中,若氮源缺乏,其體內會積累蝦青素;但這種藻類的生長條件苛刻,對水質、環境及光的要求很高,大規模生產依然存在難度(Johnson等,1991)。
3、利用酵母菌生產蝦青素
前發現紅法夫酵母、粘紅酵母BF-6等能夠合成蝦青素。
4、用化學合成法生產蝦青素
瑞士的羅氏公司用化學合成法生產的蝦青素,商品名為加麗素粉紅(Carophyllpink),蝦 青素的含量為5%-10%。目前只有羅氏公司使用這一方法生產蝦青素。
5、天然提取物進行生物學轉化生產蝦青素
目前最新的蝦青素來源是對天然提取物進行生物學轉化,產品中蝦青素含量可達8%以上,目前此項生產技術為廣州市興科添加劑技術推廣中心所有。
隨著蝦青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尋求新的生產蝦青素方法顯得尤其更為必要,廣州市興科添加劑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憑借對蝦青素生物轉化領域敏銳的前瞻性和洞察力,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利用天然物質作為原料,經進一步精制提純,作為蝦青素的中間體,再應用先進的生物學技術處理,轉讓成為蝦青素。本技術水平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為新蝦青素的來源增加了新的途徑,添補了此技術領域的空白,現技術工藝成熟,正在進一步產業化推廣。
一、產品 蝦青素主要技術指標:
1、蝦青素含量 ≥8%
2、鉛 (以Pb計),mg/kg ≤0.5%
3、砷 (以As計),mg/kg ≤0.5%
4、汞(以Hg計),mg/kg ≤0.1%
二、技術成熟程度:可實現產業化生產。
三、應用范圍
技術成果可以應用于支撐科技型企業,產業化生產蝦青素產品,同時開發蝦青素在醫藥、功能性食品、化妝品、水產飼料添加劑等方面的應用與銷售市場。
四、規模化生產成本情況:
以生產1公斤含量8%的蝦青素計算,原料成本2500元,加工費用100元/公斤。
固定資產投資500萬,流動資金1000萬,場地10000平方米,可年產10噸蝦青素產品。
發表時間:2007-03-27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專家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未經中國化工網證實,僅供您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